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钢铁女侠邓西龙:每次重大疫情都冲在一线

廖维佳 广东卫生在线 2021-02-22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下称市八医院)是广东省最重要的传染病院,一旦出现严重的传染病,广州乃至全省很多病人都会被转诊到这里,可谓是广东省这个中国“南大门”的战疫主战场。

 

在这片战场上,常年活跃着一个娇小的身影——现任市八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主任邓西龙。

 

当新冠病毒疫情来袭,这位战疫勇士再一次冲上一线。事实上,自收治第一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以来,肩负重任的邓西龙便已开始了连轴转。当被问及为何能如此坚持时,她回答道:“我没有觉得我坚持不下去了,每有疫情爆发,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常态。


邓西龙

 


调整到最佳状态抗击疫情

2020年1月17日,小年夜晚上10点,还在医院忙碌的邓西龙接到一个电话,有一位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到过武汉,肺部已出现病变,需要转诊到市八医院。邓西龙不敢怠慢,随即联系医院领导,派车前往转运病人。

 

然而,患者的收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和顺利。因为是广州首例疑似病患,涉及到检验标本的留取、感染的防控等多个环节,加上医务人员的戒备让患者感到恐慌,看到转运的负压担架和防护穿戴后患者拒绝转运,经过2小时多方沟通协调才同意转院。

 

在等待的时间里,邓西龙率领护士到隔离病区准备床位、查漏补缺。患者抵达时已是凌晨3点,邓西龙将其安置完毕,东方已见曙光。

 

很快,患者的检验报告出来了:他并没有被新型冠状病毒袭击。“一场虚惊,但我们也并非做了无用功,就像是一场没有事先告知的演习,通过这名患者,我们能将状态调整得更好,打好下面的大仗。”邓西龙说。

 

事实上,早在去年12月底,市八医院就在密切追踪疫情的蛛丝马迹的同时准备应战——储备物资、准备病房、决定应对方案、进行人员培训。作为一员老将,邓西龙联合医院相关部门一起制订隔离、防护流程并进行演练,力求一旦接触要确保医务人员“零感染”。


大仗很快到来——从1月26日起,广州每天确诊病例出现两位数增长,仅1月26日一天就新增了25例,危重症病人也越来越多,医院不得不继续扩大隔离病区。在规范有序的排查和救治流程的有效运作下,市八医院在重压之下稳步前行,成为广州抗击疫情的主战场。


▲积极备战疫情,广州市八医院重新启用呼吸专科楼、腾空综合病房,图为医院住院楼

 

邓西龙更像是拥有了分身之术,会议现场、ICU、隔离病区,随处可见她忙碌的身影。我们有三批医生围绕患者展开工作,”邓西龙介绍,“一线医生负责每天的查房、治疗、记录以及收治新的病人;二线医生要关注整个病区,尤其是一些重症病人的情况,看看哪些可能会变化,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并负责组织对危急病人的抢救;三线医生每天听取汇报,对需要特别关注的患者做治疗方案的调整,参加会诊,对外发布收治情况等等。”

 

邓西龙说的颇为云淡风轻,但他们的工作绝非简单。医护进入隔离病区都要先穿好厚厚的防护服,戴上护目镜,一套流程下来需要半小时,出来后脱下防护服时,因为要加倍小心,所需时间更长。他们每次在隔离病区工作4至5个小时,期间无法吃东西,甚至不能喝水,穿着防护服移动、搬动医疗器械和病人,每每全身汗湿“如果是在平时,病人出了什么问题,我们马上就可以冲进去,但现在不行,只有时刻守在那里才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应对。西龙说。


▲邓西龙在查房

 

邓西龙还特别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得了这个病,心里肯定恐慌,尤其是最初被确诊的那些,又不允许家人探视,所以我都会和护士们多和他们说说话,多作鼓励,他们也能慢慢平静下来,更积极地配合治疗。”在她手机里,留存着几张医患聊天的照片,都在开心地笑着。

 

为抗击疫情,邓西龙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谈及此,她依然是淡淡几句:“作为医生,能做的就是尊重每个生命,让病人及其家属都能够得到慰藉。或许在外人看来我为工作牺牲了很多,但对我来说,这就是我应该做的,早已成为习惯

 

 

身经百战

梳理一下邓西龙的“抗疫”历程,便会明白她的那句“早已习惯”并不是轻敌,更不是懈怠,而是多年以来一直未减轻半分的愿意为病患付出一切的初心。

 

长就一张娃娃脸的邓西龙,让人很难想象她已经有20余年医龄。1993年大学毕业后,她在市八医院先后从事传染病科、内科和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工作。岗位换了好几次,却始终没绕开传染病的圈子。非典、禽流感、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每当疫情发生,邓西龙都是冲锋在第一线,与每一位入院病人近距离接触。


2003年抗击非典,市八医院作为定点收治医院,多的时候每天要接收三四十个病人,其中很多是重症病号。医护人员在对病人进行呼吸道插管、吸痰护理等操作时,被传染的风险相当高。尽管当时有20多位同事倒下了,但邓西龙未曾退缩,尽最大的努力救治每一个重症病人,由于表现突出,她荣获“广东省抗击非典一等功”,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2008年9月,市八医院成立以救治传染病重症为主的重症医学科(ICU),邓西龙担任科室负责人,她很快让ICU的工作走上了正轨,为医院各科室重型肝炎、艾滋病重症、出血登革热等重症患者救治提供坚强的后盾。

 

自2013年底开始,广东每年均会遭遇H7N9禽流感疫情,市八医院ICU承担了广州市大部分和广东部分县市重症病例的救治工作,截止至2017年年底,共收治H7N9禽流感病人29人。

 

2014年3月西非埃博拉疫情爆发后,市八医院ICU被指定为收治埃博拉病例的前沿阵地,累计排查埃博拉出血热35例,是全省排查病例最多的医疗单位。邓西龙被授予“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先进个人”。

 

2015年5月,广东惠州发现了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输入病例,邓西龙又勇挑重担,成为广东省MERS救治专家组成员,协助当地医院成功救治了我国首例MERS病人,也为以后应对类似疫病积累了经验。


▲为危重患者气管插管

 

多次的疫情应对,市八医院ICU已经积累了应对新突发传染病的丰富经验,目前ICU和隔离病区已经成为全省传染病防控和救治的示范单位,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医院前来参观学习。

 

“在此次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还是挺紧张的,因为这毕竟是一种未知的疾病。但我们的医护团队凭借着多年与传染病抗争的经验,很快就适应了过来,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保持全盛战斗力。”邓西龙说,市八医院的医护人员在这次疫情中至今仍是零感染,正是专业的表现。


 

请相信广东的医疗能力

面对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身经百战的邓西龙充满着乐观的情绪,“非典我们都能那么快就挺过来了,更何况医疗水平已经有了巨大进步的现在?”

 

 “17年前抗击非典时,我们医院连ICU都没有,而现在一个普通的二级医院就设置有ICU,对于重症病人的救治,我们的设备先进了很多,医护人员也进步非常快。” 邓西龙介绍,“另外就是诊断水平,2003年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才弄明白非典是个什么病,而这次呢,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出结果了。”

 

并且,现在大多数确诊患者都表现为轻微症状,她用首例治愈的患者为例——主要是发烧、咳嗽,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是给她增强营养再加上对症治疗,使用的是一般的抗感染药物及止咳化痰药物等。“从恐慌到从容,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信心是医患的共同武器,有了第一例的成功心里可以稍微定了下。”邓西龙说。


▲邓西龙接受人之初杂志社、广东卫生在线等媒体采访

 

据她观察总结,肥胖人士,或者有糖尿病,心脏病的人群要相对提高警惕,这些人转成重症的可能性会高一些。但“就算不幸发展为重症,我们医院的专家们也会想办法为你治好”——作为医生,邓西龙对广东的医疗能力有信心。


这种信心有着强力的数据支撑:截至2020年2月21日,市八医院累计收治确诊病例295例,其中重症40例,危重症15例。目前,14例危重症患者已好转,危重症好转率约93%,无一人死亡。


而这都是市八医院全体医护人员以及邓西龙率领重症医学科努力拼回来的战绩。


▲医护人员合影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的首要目标就是把命保住,保命成功后,如果有特效治疗方案,再给他用,若没有,就发挥自身的抵抗力把病毒清除。”邓西龙说,重症患者的情况因人而异,在不同阶段,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生命体征指标,选择药物对症治疗。

 

邓西龙介绍,治疗危重症患者最重要的是及时根据其病情变化做出处理,往往在半个小时甚至十几分钟之内便要对治疗方案作调整。为此,她每天都在思考人力的调配与配合,把对危重症患者的监控做到最好,医护人员的班次已由3班增加到5~6班。

 

在为危重症患者做体格检查、抢救时,邓西龙常常需要跟病人脸对脸,最近距离只有5厘米,“不这么近基本做不了,只有通过近距离的细致检查才能发现端倪。”

 

“自收治第一位患者到现在,邓主任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休息了”,邓西龙同事,也已在隔离病区忙碌了月余的童裕维说,“每有抢救,她必亲自参与,插管,上机、置管……要知道,穿着三级防护服做这些真的很辛苦。别看邓主任身材娇小,但干起这些如行云流水,所以我们都叫她钢铁女侠。”

 

“广东的医护人员是很拼的,从当年的非典到如今的新冠肺炎,从未改变。”邓西龙说,语气平淡而坚定。



他们是逆行者,哪怕所有人都谈新冠色变,也敢朝着病毒进军!

他们是钢铁战士,哪怕只有最简单的防护,也要筑成一道健康长城!他们是白衣天使,哪怕敌人再狡猾再强大,也要挡在死神之前一步不退!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哪怕脸上手上布满伤痕,也要含着泪把微笑留给病人!医者仁心、大医精诚、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冲锋在前、无私奉献……没有一个词汇,能够完全概括他们的伟大;没有一篇文章,能够真正描绘他们的风采;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是时代的力量。为加强对医护人员先进典型和事迹的宣传,彰显广东医生大爱无疆、救死扶伤的精神,从2月23日起,人之初杂志社、广东卫生在线重磅推出“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栏目,每天将推出一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生动呈现先进典型可亲可敬、可歌可泣、可学可为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貌,讲述一线故事,记录医者情怀。
系列回顾:

👉致敬01.怕哭花护目镜的95后小姑娘,也是病房里的“笑声担当”





邀你投稿

在援助湖北医疗队、省内定点救治医院

和基层等战疫一线中

如果你有

医务工作者、防疫人员、基层防控人员的感人故事

欢迎点击以下小程序给广卫君投稿

表现突出、事迹过硬、作出贡献的均可


记者|廖维佳
编辑|苏海宁   责编|周颖怡
制图|李伟  通讯员|贾卫东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